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8月9日讯 (泉州晚报记者苏凯芳 文/图)前日,泉州市洛江区一家三口吃完从自家门口采摘的蘑菇后相继出现中毒的迹象,后被紧急送往洛江区医院。幸运的是,三人经治疗均已转危为安,治愈出院。对此,医生提醒,毒蘑菇形态各异,难以辨别,因此建议广大市民不要食用野蘑菇,尤其是雨后长出来的野生蘑菇。
事发:一家三口吃蘑菇后中毒送医
据当天的接诊医生叶建来介绍,在当天下午1时50分,急救车同时送来3名患者,患者系一对中年夫妻及其17岁的女儿,三人的症状均为腹痛。其中,孩子母亲症状较为严重,出现发烧、畏冷的症状。患者自述称是吃了家门外长的蘑菇,并将蘑菇一并带到医院由医生进行辨认。叶医生及其同事立即对三人进行插管洗胃、催吐处理。幸运的是,因为发现和处置及时,三人中毒症状都有缓解。

蘑菇顶部有咖啡色斑块。
叶医生向记者展示了这一家三口所食用的蘑菇照片。照片中,该蘑菇呈白色伞状,顶部有部分咖啡色斑。“家属称这蘑菇是在这几天下雨后长出来的。在事发当天早上,孩子母亲采摘下蘑菇,做了一盆炒蘑菇,还用蘑菇煲了汤。在中午十二点三人均明显感觉不适,便拨打了120。”叶医生说,孩子父亲自述称,他们一家吃了门口长出来的蘑菇已有十几年的时间,没想到这一次竟然吃错了。对于这次一家人误食,他后悔不已。
目前,这一家三口已治愈出院。
建议:不要盲目食用野生蘑菇
“这一家三口很幸运,如果时间再拖久一点,可能会引起肝功能衰竭、意识障碍、昏迷等,甚至危及生命。”该院急诊科主任庄竟扬说,近期连日的降雨,也迎来了野生菌生长的高峰期,各家医院也接收了不少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的案例。许多市民没有充分认识到毒蘑菇的危害,错误的认为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带。
庄竟扬表示,毒蘑菇形态各异,凭借肉眼识别和食用经验是无法准确判定野生蘑菇是否带毒的。由于毒蘑菇中毒症状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因此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避免采摘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如发生毒蘑菇中毒时如何自救?庄竟扬说,如果在服用蘑菇后4-6小时之内出现胃肠道症状,可尽快催吐。催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此外,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编辑:杜妮娜】
(作者:苏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