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伞伞,白杆杆
吃完一起躺板板
……
这首超魔性的吃毒蘑菇中毒顺口溜,
想必经常网上冲浪的盆友都听过了吧~

虽说每年疾控小卫士都会定时来
科普毒蘑菇的危害,
提醒大家不要盲目食用野生蘑菇,
但总有一些吃货忍不住要尝“鲜”。
这不,近日我市某医院就上报了一起因食用自采蘑菇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其中1例病例死亡。
虽然已是立秋时节,
但雨水还是一大主题,
野生蘑菇处于生长旺季,
正是采蘑菇的好时节。
但疾控小卫士又双叒叕的
来提醒大家:
野外的蘑菇,请勿摘、勿食!
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等,世界范围内已报道的毒蘑菇约有1000种,我国目前已报道480种。据监测我国毒蘑菇中毒报告事件病死率高达20%,且具有家庭聚集性,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家破人亡的案例不时见于媒体。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种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有所不同。在实际的中毒案例中,还有患者食用了多种毒蘑菇,中毒症状更为复杂。
常见主要型别包括: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及光敏性皮炎型。其中急性肝损害型的致命鹅膏较为常见,它又俗称“白毒伞、致命白毒伞”,它隶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鹅膏科。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至今,致命鹅膏在我国至少引发了30余起中毒事件,造成100余人中毒,其中超过60人死亡,是我国最著名的剧毒蘑菇之一。

整体来说,
毒蘑菇识别困难、中毒后果严重,
拒绝食用野生蘑菇是防止中毒的关键
↓↓↓
一、预防为主,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市民应主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辨识不清的野生蘑菇。头上带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鹅膏菌(俗称白罗伞、白毒伞等)、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是剧毒野生菌,致死率极高,要坚决不采不食。

二、食用野生蘑菇后
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因食用野生蘑菇,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疑似毒蘑菇中毒,应立即就医,同时保留食用过的野生蘑菇或剩余蘑菇样品,一并带到医院,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毒蘑菇种类和中毒类型并针对性实施救治。
最后,疾控小卫士再次提醒:
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
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
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
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