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漳州8月13日讯(本网记者 李姗姗 卢丽娟 实习生 林少洁 通讯员 黎斌)进入雨季,野生蘑菇大量出现,为了这一口“鲜美”,每年都有群众因此中毒。来自漳州漳浦的杨先生只为“尝尝鲜”,截至目前仍在第909医院重症医学科积极救治中。
据杨先生的家人介绍,8月9日午饭时,他将从山上采来的一种白色蘑菇拿来做菜吃。饭后没多久,杨先生开始出现腹痛、恶心和上吐下泻症状。见此情形,家里人赶紧将他送至当地医院。
经询问,医务人员得知杨先生进食了名叫致命鹅膏菌的毒蘑菇。这种蘑菇主要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种剧毒毒素,新鲜时毒素最高,会对人体肝、肾、心脏、肺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由于杨先生病情危重,于10日凌晨转至第909医院进一步治疗。第909医院重症医学科黄医师介绍:“在对症采取洗胃、深静脉置管、导泻、抑酸保胃、抗感染、保肝降酶、去甲升压、抗氧化和补液,以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两天后,目前杨先生整体来说恢复都还挺不错。”
无独有偶,11号下午,漳州正兴医院来了四名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其中一名患者自述,自家门前雨后长出了不少野生蘑菇,听朋友说味道鲜美,为招待客人他便采摘了一些新鲜的野生蘑菇炒菜。饭后不久,四人相继出现腹痛、恶心、四肢无力和上吐下泻症状,意识到恐怕是蘑菇有问题,四人随即携带几朵尚未食用的该蘑菇前往医院就诊。
经漳州市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鉴定,四名患者食用的是名为大青褶伞的毒蘑菇,主要含有有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肠胃毒素和溶血毒素四种。
“幸好食用量不大,四名患者在接受了催吐、导泻、补液、脏器功能维护等治疗后,住院留观2天,现已痊愈出院。”漳州正兴医院急诊科何医师介绍。
由于野生毒蘑菇在外观上与无毒可食用的蘑菇非常相似,即使专业人员有时也很难保证准确无误。在此,医生提醒市民不妨记住“三个不原则”,即不采摘无把握的野生蘑菇、不购买非正规渠道的野生蘑菇和不食用没吃过的野生蘑菇。若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身体异常情况,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