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蘑菇网 - 蘑菇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生产栽培 | 实用技术 | 市场预测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营销策划 | 政策法规 | 专题报道 | 病虫防治 | 检测标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营销策划 > 玉米上长“蘑菇”!怎么回事?原因终于找到了!
V.biz | 商业搜索

玉米上长“蘑菇”!怎么回事?原因终于找到了!

信息来源:zgmgw.com   时间: 2025-03-19  浏览次数:36

  玉米上长“蘑菇”?!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玉米上容易发生且分布广泛的一种病害,叫做瘤黑粉病。

  瘤黑粉病,顾名思义,这个病害最主要的特征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肿瘤。这些肿瘤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时期,在植株不同的部位都有可能长出来。

  这些肿瘤外表有白色或者灰白色的薄膜,幼嫩时里面的肉质柔软有汁,肿瘤成熟后就会变得相对坚硬,颜色也会由白色转变成灰黑色,里面含有大量黑色粉末状的孢子,所以叫做瘤黑粉病。

  那么,玉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病害呢?

  为什么同样的品种,有的地块有,有的地块没有呢?

  这就跟瘤黑粉病的发病原因有关了。

  瘤黑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玉蜀黍黑粉菌,除了大田地块本身存在的病原菌之外,这种菌主要还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往年地块中少许得病的玉米没有引起重视,病残体没有及时清理出地外,秸秆还田后,造成黑粉菌的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病田连作,常年累计,致使田间菌源增多,在风雨过后,爆发大面积病害。

  2.未腐熟的农家肥里也可能含有黑粉菌的孢子,如果田间施用了未腐熟的农家肥,也可能会使田间病源增多,病害发生严重。

  另外,外部环境也是瘤黑粉病突然加重爆发的关键驱动因素。

  1.天气因素:如果玉米前期干旱后期多雨高湿,或者干湿交替,就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尤其是遭受风雨过后,玉米植株的伤口增多,有利于病原菌的入侵,从而引发病害。

  2.种植密度过大:如果玉米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田间的通风透光不良,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病,过近的株距也有利于病害的传播。

  所以,如果您的地块发生了这种病害,很有可能是因为地块本身或者往年得病植株所带来的瘤黑粉病原菌含量过高,在风雨后又遇到了高温,导致了病害的发生。

  那么,该怎么避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呢?

  1.及时清理病株,减少菌源:如果发现田间有发病植株,一定要及时清理,在肿瘤没有成熟时,将其带出地外深埋销毁。

  2.使用腐熟农家肥:如果有施用农家肥的习惯,一定要施用腐熟的农家肥,防治未腐熟的农家肥携带病原菌进入田地。

  3.合理密植:玉米要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防止由于过度密植而造成的病害加重。

  4.使用杀菌剂:玉米播种前可使用戊唑醇等杀菌剂进行拌种;玉米未出苗前可使用三唑酮等杀菌剂进行土表喷施,减少土壤初侵染菌源;玉米出苗后,肿瘤未出现前,可使用杀菌剂对植株喷药,用于预防,降低发病率。

  统筹策划:杨  洋责任编辑:张洋洋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蘑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