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孙小严)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夏秋交替季节,雨水较多,气温湿热,野生蘑菇如雨后春笋一样旺盛生长。不少人喜欢到山上或树林里采摘菌类尝鲜,一些马路市场也出现了毒蘑菇,殊不知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9月2日晚,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连续收治了9名蘑菇中毒患者。据了解,患者误食的野生蘑菇有自己采摘的,也有在路边、市场购买的,根据患者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到,这些蘑菇和平时的食用蘑菇极其相似,普通人难以区别。
大姐一篓子蘑菇,放倒了姊妹仨
雨后,趁着天儿风凉,大姐闲来无事上山采了一堆蘑菇,回家后叫着两个妹妹美餐了一顿。
不曾想,吃了没多久,三姐妹就出现不适症状,恶心、呕吐,就医时已经产生幻觉,伴有胡言乱语、情绪激动,似乎开了“天眼”。
中毒患者一路唱着歌来就诊
2日晚上,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来了9例蘑菇中毒患者,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中毒者虽多为消化道症状及神经精神症状,但因表现不一,或上吐下泻,或躁动不安,还有唱着歌来急诊的中毒患者。
频繁来诊的中毒者让本就忙碌的急诊科更加喧闹不止,格外忙活。
好在这些患者是幸运的,医护人员询问病史做出诊断后,立即采取解毒、输液、吸氧等紧急处置及对症治疗。目前,患者均情况平稳,有的经观察没有异常已出院回家。
海阳市人民医院提醒,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
“毒蘑菇中的肠道毒素能引起上吐下泻,神经毒素可以导致患者神志恍惚,血液毒素会引起溶血反应,出现酱油色尿液。如果吃了野生蘑菇,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尽快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就诊时,要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或留存毒菌影像,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定治疗方案。”海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李洋提醒市民,要想彻底预防野蘑菇中毒,必须牢记“三不真言”,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