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安徽商报消息 在公园看到一片白色很眼熟的蘑菇,摘回家煮了一锅汤,结果一家四口齐中毒。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多例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的患者,其中儿科重症监护室陆续来了3个患儿,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经查,均为食用毒蘑菇引起的中毒。
近期,随着雨水的增多,温度适宜,公园里、小区内长出了许许多多的野蘑菇,有的质朴简素,有的光鲜亮丽,少数市民便凭借自己的“经验”采摘一些野蘑菇进行食用。
“我在公园里面的山脚下发现了一片白色的蘑菇,看着很眼熟,跟我们平时在老家采的蘑菇很像。”一位患儿的爷爷张大爷介绍,由于看着眼熟,觉得应该无毒,于是他采摘了一大袋子白蘑菇回家,煮好蘑菇汤,和老伴、媳妇、孙子一起食用。2小时后,一家四口都开始出现恶心的感觉,并且上吐下泻。
张大爷的孙子立即被送到安医大一附院儿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洗胃、活性炭吸附毒性等对症治疗,其他三人也经洗胃等相关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目前,一家四口均痊愈出院。
经过医生鉴别及知识普及,张大爷才知道,他们吃的并不是普通的白蘑菇,而是被称为“白毒伞”的致命鹅膏。作为蘑菇界的“毒王”,它所含的鹅膏毒肽,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mg/kg,也就是说,1个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这种蘑菇,就可能致死。目前为止,“白毒伞”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毒蘑菇。
分辨毒蘑菇的常见误区
目前我国已知的毒蘑菇多达100多种。我们在日常分辨毒蘑菇时,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1,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
错!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均具有剧毒,但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因此,不能够单纯地根据颜色与形状区分蘑菇是否有毒。
2,长在松树下等干净的地方的蘑菇无毒,长在潮湿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
错!致命白毒伞通常就是长在整洁的松林中,而可食用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
3,蘑菇和大蒜、银器、大米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颜色不变没毒
错!蘑菇毒素不会和银器、大蒜等反应,大蒜也没有解毒的作用。
4,往年在此处采的蘑菇无毒
错!蘑菇的生长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很大,当环境气候改变时,蘑菇的成分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变成毒蘑菇。
5,有虫子或生蛆的蘑菇没毒
错!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6,受伤变色或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错!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7,外表有黏液或鳞片,菌杆上有菌托、菌环的蘑菇有毒,没有则可以吃
错!民间一般认为“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蘑菇就是毒蘑菇,但其实草菇、竹荪等都有菌托,却味道鲜美,安全无害,而含有剧毒的毒粉褶蕈看上去很普通。
误食野蘑菇中毒后应该怎么办?
1.立即呼叫救护车;
2.成年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用手指或稍硬的器具刺激咽部,使其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催吐;小儿可用微温清水、盐水催吐,反复进行,直至吐出液体变清;如果中毒者昏迷,则不可以进行催吐。
3.盖毯子注意保暖;
4.凡食用相同蘑菇者,无论有无症状,均需到医院进行检查;
5.剩余蘑菇应携带至医院,以供查找中毒原因。
(燕丽 孙林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