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8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有一位老大爷因为呕吐到市工人医院急诊科就诊,经询问进食情况,发现老大爷是吃了自己在山里采摘的野蘑菇后才出现不适,由此医生初步判定是毒蘑菇中毒。幸好老大爷中毒较轻,经催吐、护胃等对症治疗后,就好转出院了。
近段时间,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周医师提醒大家,现在正是野蘑菇生长的旺盛期,特别是雨后,大家切勿擅自采摘食用。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蘑菇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
对于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摘、不销售、不食用野生蘑菇。
有人说色彩鲜艳的蘑菇有毒,不可食用;色彩不鲜艳的无毒。但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并无科学依据,部分色彩不鲜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是有毒的,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发生毒蘑菇中毒该如何自救呢?在中毒者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要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中毒后立刻到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周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