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柱 通讯员 温斌 李菁
秋雨过后,逐渐步入野生蘑菇生长旺季。但人们在采蘑菇时所凭借的多是一些民间流传、并没有科学依据的“土办法”,轻信并实践反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市疾控中心专家列举了三种最常见的谣言。
谣言 1: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
真相:实际上,大名鼎鼎的“白毒伞”就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其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 还有微微的清香,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误食。 而经常被用来为“鲜艳的蘑菇有毒” 这一印象作反例的,就有“橙盖鹅膏”,其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很萌,有“鸡蛋菌”的别称,是夏天游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
谣言 2: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 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真相: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 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它们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至于环境的“清洁”和“肮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更与生长其中的蘑菇的毒性无关。食用菌鸡腿菇经常在粪便上野生,栽培时也常用牛马粪便作为培养基;反之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谣言 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真相: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 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