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如同一把金贵的钥匙,打开了丰收的大门。眼下,扎鲁特旗各地陆续进入了秋收的高峰期,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鲁北镇义和碑村众诚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食用菌厂里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忙着采摘、清理、装车,开心的笑脸映照出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今天早上我们村王主任在微信群里喊了一声,‘蘑菇棚里的蘑菇开始采收了,大家没事儿的过来忙活忙活。’我们就过来了。”村民刘翠珍说,家里种的口粮地,现在也没那么忙,来这里干点整理蘑菇的活儿,一点也不累,主要还可以挣点零花钱,一天最少能挣80元左右。
如今,食用菌厂蘑菇大棚已经进入盛产期,一个个菌棒和一排排架子上长出的朵朵蘑菇,虽姿态各异,却码放整齐,甚是壮观。为确保蘑菇的质量和产量,该公司在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等每一个流程都科学掌握好棚内的湿度和温度,种植的8万棒平菇和4000平方米双孢菇的产量分别达到20万斤和10万斤左右,喜获了丰收。

义和碑村副村主任王志介绍说:“长期在菌厂打工的村民就有七八个,等到上料和采摘的时候还会雇佣更多人,忙的时候最多得雇佣30多人。所以说,这个菌厂不但拓宽了我们村民的就业渠道,还能让他们在不耽误自家农活的同时增加收入,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了福利。”
由于义和碑村菌厂的蘑菇品质高、口味鲜美,除了在当地或鲁北镇销售外,还有一批从外地前来购买的客商。“这里的蘑菇长得好,所以卖得也好,经常是供不应求。收购完我们主要是销往沈阳和哈尔滨等地,这一批货拉走以后,过一阵儿我们还得再来呢。”沈阳客商李诏平说道。

自食用菌厂建立后,在“公司+合作社+村民”的发展模式下,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调整种植结构,使产品走俏市场,让蘑菇产业化不断发展和扩大,并带动周边农牧民就近就业,扩大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为义和碑村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信心和决心。
蘑菇有了销量,日子有了彩头。在义和碑村,蘑菇这把“致富伞”越撑越大,“乘凉”的村民越聚越多,村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小蘑菇真正成为了义和碑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包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