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平凉日报
□本报记者 吴文斌/文李晓明/图人勤春来早。年的脚步尚未走远,华亭市东华镇黎明村文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蘑菇大棚里,种植户已经为今年蘑菇丰产增收开始了劳作。“春节期间正是销售旺季,我这3个大棚3万个菌棒,产了6800多斤蘑菇,实现销售收入2万多元。”文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文波介绍,发酵好的菌棒,只要注意保持湿度,就能快速生长。王彩莲在唐文波的大棚里打工,每年正月都是她最忙碌的时候。2月11日,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采摘已经成熟的蘑菇。“我在这里工作了四年了,主要是采摘、浇水和其他杂活,一年能挣2万多元。”近年来,东华镇依托靠近市区的地理优势,将产业发展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致富,通过土地流转、产业扶持、大户带动等方式,以“政府+合作社+企业+农户+市场”的产业模式,动员群众以土地流转等方式入股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蘑菇等特色种植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不断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今年除了在本地销售外,我们的蘑菇还销到了天水、固原等周边地区,收入比在外打工强。我准备把种植蘑菇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带动群众一起过上好日子。”唐文波对未来有长远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