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蘑菇可不是揪下来就行,也要讲究技巧!”日前,在牛庄镇湾杨村菌类作物种植基地,曲同祥正在指导工作人员采摘,只见他左手拿着菌棒,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菇柄的基部,左右旋转拧下。他说,摘蘑菇不能有菇脚残留,否则会影响以后出菇,如果成菇生长较密,基部较深,就要用小尖刀从菇脚基部挖起,这样能够保持朵形完好。



/////////
干啥也得有技术。曲同祥不缺技术,他种植蘑菇已经30多年了,有12篇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发表的菌类论文,有自己培育的10多个菌种和储存着的40多类菌种,他还是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专家成员、山东省食用菌协会理事。
“只要给我一小块菌类,我就能分析出它的菌种并培育出来。”曲同祥对他的技术很自信,现在他已经完成了最近炒得火热的羊肚菌的培育种植。




“之所以能这么快完成羊肚菌的培育种植,多亏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曲同祥说,以前他的蘑菇都是部分批发给小商贩,部分自己拿到集市上卖,一卖就是好几天。自从区市政控股集团公司派驻湾杨村第一书记汤云健到村里后,帮着他把蘑菇搬上了“绿色小屋”快销平台,一茬四五百斤的蘑菇不过几小时就销售一空。
“主要是蘑菇品质好,非常受客户欢迎,回头客特别多。”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军说,老曲就是种植蘑菇的“田秀才”,不仅会种、种得好,还能自己培育菌种。杨国军说,现在他们正在和一家光伏企业谈合作,计划用150亩地建设大棚,大棚上面安装太阳板,下面就让老曲发展蘑菇产业。



曲同祥也在积极做“研究”。“蘑菇技术不是问题,现在主要考虑循环发展。”曲同祥说,种植蘑菇的营养包是他自己做的,用完废弃了可惜。怎么把这个“下脚料”用起来?曲同祥把临沂的老“技友”请了过来,专门研究利用废弃营养包培育菜苗、发展盆栽蔬菜。
“把这一项技术攻克了,我们的技术链条就完整了。”曲同祥说,下一步重点要做的就是和村里对接大棚的建设和种养作物。
蘑菇大棚外,初春的阳光洒满大地,处处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希望。
供稿:薛文文 张起燕
编辑:张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