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蘑菇网 - 蘑菇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生产栽培 | 实用技术 | 市场预测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营销策划 | 政策法规 | 专题报道 | 病虫防治 | 检测标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贮藏加工 > 上林塘红乡:又到蘑菇丰收时 村民棚下采摘忙
V.biz | 商业搜索

上林塘红乡:又到蘑菇丰收时 村民棚下采摘忙

信息来源:zgmgw.com   时间: 2023-06-27  浏览次数:24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邓玲 通讯员 韦飞利 黄爱萍)“我们的工资是按时计算的,我一天能采摘蘑菇300多斤。”日前,正在上林县嘉多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菇大棚下忙着采摘的工人谭金先说。

  在上林县嘉多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3个种菇大棚下,许多工人在忙碌着采摘蘑菇。公司位于塘红乡安置点旁,公司负责人叫郑赛婴,福建人。2018年,在很多人都往大城市拼搏时,郑赛婴却放弃了在大城市拼搏的机会,离开家乡福建,来到上林开始农业创业之路。

  一个菌棒产生的价值是多少?郑赛婴与记者算了一下收入账。“这个棒卖给农民是3块8毛钱,然后它可以长出一斤半的香菇,按市场一斤4块钱的保底价收购,一个棒可以产生六块钱的利润,扣除掉成本一个棒也有2块2的收入,按一个农户一年种植2000个棒算,他就有5000块钱左右的收入,这个收入还是挺可以的。”上林县嘉多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赛婴介绍说。

  该公司以生产竹荪和香菇为主,并可生产姬松茸、鹿茸菇、黑木耳等多种产品。公司集技术研发、菌棒生产、大型冷库仓储、自发物流等为一体,促进农户闲置桑杆再利用,带动香菇、竹荪种植,并利用剩余的菇脚料等“废物”做成养殖饲料,将废弃的菌棒做成有机肥料,形成良性循环生态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据郑赛婴介绍,公司从2018年注册在上林,到现在已经3年多了。目前主打产品是香菇,总产量是90万斤左右,产值是400多万元。公司用工主要是就近的周边农户和一些脱贫户,还有一些低收入的群体。公司分点分布在澄泰、明亮、塘红等地。

  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订单回收,有效促进就业增收。目前,公司建有37个大棚,年生产菌棒60万棒,营收可达400万元,带动就业近140人。

  食用菌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周期长,从开始种植到采收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就近解决附近群众的就业问题,让当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我在这里做工好几年了,一个月下来大概也有2000多元,还可以帮家里做些活,好过去广东打工。”塘红乡塘红社区居民谭金先说。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全县乡村振兴“3+N”(“3”即大米产业链、菌草产业链、耕地提质改造产业链,“N”即桑蚕、中药材、花卉苗木、牛、家禽、渔业、生猪等)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林县力争完成巨菌草种植5000亩,预计产量达到10万吨,可饲养肉牛约1万头;完成秸秆回收利用1万吨,完成食用菌种植70万棒。

  蓝图催人奋进,逐梦惟有笃行。郑赛婴对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更充满信心。下一步,公司将围绕食用菌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烘干中心、打造品牌等不断拓展食用菌产业链。“因为食用菌属于周期短、效益快的一个产业,希望经过我们公司的推广,有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跟我们一起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郑赛婴说。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卢超

  (作者:邓玲 韦飞利 黄爱萍)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蘑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